电话:19956688788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企业专访

聊聊虎嗅的“失控”式创业和他们的F&M创新节

来源:chizhoujob 时间:2013-12-10 作者:池州招聘网 浏览量:

KK(凯文凯利)来中国,算给我们一个近距离了解他想法的机会,否则,要读他那本700多页厚,涉及天文历法、宇宙万象的《失控》,还真是一件晦涩艰深的事儿。
KK最近说了一些话,对我琢磨新产品、新媒体的创业带来启发;另外,恰逢虎嗅网将在12月22日召开规模盛大的F&M创新节,宇见是本次活动合作自媒体之一,索性借题发挥,结合KK、结合虎嗅网,聊点感悟,也在片尾为合作伙伴做些小宣传。
一、“失控”式的创业
在新媒体话题里,聊虎嗅网为什么成功的观点很多,今天我们从另一个相对另类的关键词——“控制”,来介入对此事的观察。
先来看KK最近在中国访谈中说的一段话:
“我认为互联网创业者们应该不断地实验。事物创建的早期,失控是最佳模式,事物自下而上发展,并观察事物可以走多远;之后,你会努力把事情做好,增加领导力元素,催化事情的成长,或者“混合控制”,逐步可以“驾驭”。我认为创业者可以对此思考,但不必思考过多,而是应该行动做事。
同时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KK的另一句话:
《失控》想要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关于去中心化、无领导的、点对点的、网络特征的(大规模)合作——我认为一个无中心的合作工作模式,到今天为止仍然是一种极具能量的完成任务方式,不仅在软件领域,而在任何领域都有效。
传统媒体对内容产生的方式体现了“控制”,社长、主编到编辑记者,等级森严层层把控,他们的内容产生方式是“中心化”的,与“社会化”无关,虽然会做局部改良,但不是革命,不改DNA。
这种控制,对绝大多数不属于原来金字塔顶端的创作者来说,不具备任何的“活性”,除非你有本事进那个圈子,成为所谓的精英群体。
精英群体挂钩着成熟的生态链,就像在好莱坞你演好一个反派就永远会演反派一样,精英创作者有成熟的内容变现方式,比如出版、或跨足培训、咨询等,如果现有的生态链能支撑这些创作者富足的生活,谁还会想要颠覆?
但世界不仅是你的,也是别人的。
只会对财务报表产生认可的人终究要被颠覆,他们摆脱不了人性上的沉溺,看不出其它事情的意义,这就是一种对可能出现的“失控”现象的无视。
新媒体能够创业成功,很多人将其归因为一种有生命力的“内容产生机制”,对这个观点,我也认同;但另一方面,我们似乎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上一句,UGC,还应注意到它同时体现了“去中心化”“无领导”“自下而上”和“点对点”这几个“失控”模式的特性,下边我们来稍加延伸。
二、社会化“失控”带来了什么?
观察一些过往的行业,比如我早期参与创业的视频行业,当一种新技术带来了内容社会化的可能,于是突然出现了井喷的状态(当年一夜之间出现了超过100家的视频网站);
之后的团购、APP等都出现过类似的“失控”现象。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没有明确逻辑的,混沌、原始而又极其惊人的力量。
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和操作“失控”(你的控制越多,“失控”发生的概率越低),但我们恐怕可以打开心智,遵循一些大概的逻辑或说简单的原则,来期待它的发生。
仍以虎嗅作为案例观察:
1、去中心化:无论过去的美丽说,还是今天的科技博客,近年来瀑布流的形式广为流行,所代表的就是一种“去中心化”的风格,在虎嗅之后,越来越多的行业网站采用这种方式,与内容社会化并行,体现自由、平等的内容、产品取向。
2、无领导:除了头条,虎嗅本身没有对内容加以控制的更多方式,没有焦点图轮播,热点聚焦或热门推荐等。保留了“小国寡民”式的简约。
KK关于“无领导”这个表述,无疑让我想起了道家思想中的“无为”,“无为而治”说的可能是,对一件事情的介入越多,则越不可能提高参与者的“活性”,反而压抑了他们自由表达的愿望。
与传统媒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作者在虎嗅上的创作意愿被大大激发,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需求可以通过这种“无领导、少控制”的环境来实现,比如:
A、“传统模式”:通过缩小与精英的差距,成为行业意见领袖,再通过传统手段变现,比如出书。
B、职场“跳板”:N年前,百姓网CEO王建硕通过写英文博客被ebay相中,后成功创业,自媒体起来后,此类案例也时有耳闻。
C、服务于自己的事业(企业或创业):周鸿祎或黎万强可视为这类典型中的“高富帅”,周的做法其实跟Branson差不多,写文章根本和挣钱无关But是输出自己价值观,与用户建立感情联系的方式。
虎嗅网上很多作者都是创业者、自媒体人或者职业经理人,你可以想象,传统媒体给予他们的空间有限(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)。
D、通过积攒影响力步入营销圈,为企业和品牌进行公关传播服务。
3、点对点的:点对点,我理解为无数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错,而非无数个体对一个中心的“收听”。
首先虎嗅不等同于虎嗅网,和优酷不等同于优酷网一样,他们都通过移动产品、微博微信、论坛QQ群等,与用户建立了多触点。
其次,虎嗅可能是国内历史上最看重评论的科技网站,通过对评论的“顶”、“踩”、单独展示、首页展示“精彩评论”,以及在文章评论区增加“推荐为有料”等功能,不断强化评论。
传统媒体在意的点,主要是媒体本身和读者之间的触点,虎嗅这么干,在意的则是打通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双向互动,这个触点一旦接通,对一个观点或者事件的讨论,就能够相互印证、交相辉映,这对“新闻无解读则无意义”、“要知道What还要知道How”来说,是一种极大的补充。
用虎嗅自己的语言体系来说,这是“致力于为用户创造获取与交流商业资讯的,更‘有效率’的体验。”
4、(网络特征的大规模的)合作:通过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无数触点,虎嗅构筑了一个大规模的网络特征的合作体系。
今天该网站上充斥着的各种身份更像一个小社会,这里面有机构、有个人、有观察者、有商人、有学生、有创业者,有职业经理人、有公关公司和品牌商、营销人等等,他们各取所需、自由往来。
最近我又听说一个新词——PGC(专家产生内容),腾讯“大家”似乎是这类东西,PGC看起来是个“半控制”下的产物,虽是知名大家的聚合,但没有“点对点”的交集,不是“社会化”的产物,产品背后还是更多地体现了“控制”(因为有很多的人为选择标准)。
它更像一个装点漂亮的温室,培养娇艳的花朵,却不及一片充满竞争、野性十足的“原始森林”那么引人。
三、如何为“失控”增加“混合控制”领导力
如何对这样一片“失控”的“原始森立”加以有序管理,或许是以虎嗅为代表的新媒体将面临的现实挑战;同样是很多凭借“事件”迅速走红的创业公司,突然间感到迷茫又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KK对此有个案例研究:“一群从未驾驶飞机的人(用虚拟仪器)第一次开飞机,他们做了一个通过海洋上空遇到(虚拟仿真)夏季暴雨的实验。在实验中,人们被冻得瑟瑟发抖,不知怎么做,因为当时人们有太多选择,以至于无从选择。
直到有人在房间后面轻声发出一句提示:你们为什么不向右转?发出提示的人并非负责人,也只是提了一个极小的建议——这不是“控制”,因为提议人没有权威,但这是一种“领导力”。我讨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控制”,而是一种“催化”和“领导”的文化,我称之为“混合控制”(co-control)”
再回过头来看虎嗅网的情况,在该网站“关于我们”的部分写道:“虎嗅是一个用户可参与的商业资讯与观点交流平台。我们致力于为用户创造获取与交流商业资讯的更"有效率"的体验。”
做品牌营销的同学不应该错过这句话,是一个提炼品牌价值观表达的很好的个案,写得很棒。
这其中,“用户可参与”是其精髓,“有效率”是其“航行”的目标。
在航行过程中,网站可以通过“催化”和发掘一些细小的“领导力”,或许是员工的反馈,或许是读者的建议亦或是一些闲聊,通过不断试错(比如对评论的反复加强),来获得更好的驾驭,帮助实现目标的达成。
在一系列“失控”的乱象中,逐渐梳理出较为清晰的主线,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性。
依然用KK的话来收尾:“现实的情况会有很多变化和选择,所以我不认为单纯的思考有何裨益,创业者应该自下而上的开始启动,走得越远越好,逐步叠床架屋,可以做一些催化,也可以加一些规范,或者是“混合控制”,从而逐步达到驾驭的目的,但是千万不要试图抑制自下而上的成长,这是一种艺术。”
关于创业,关于新媒体,关于虎嗅网的成功,关于“失控”式的创业,或许我和你一样,仍有很多疑问,希望这次虎嗅网的F&M创新节,能带给我们更多真实的感悟与收获。
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客服服务热线
19956688788
周一至周六 9:00-18:00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2005~2024 池州招聘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0018305号-2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362

地址:香港城 EMAIL:kf@chizhoujob.com

用微信扫一扫